没蕃故人-张籍

字数:890

前年戍月支,城下没全师。

蕃汉断消息,死生长别离。

无人收废帐,归马识残旗。

欲祭疑君在,天涯哭此时。

注释

没(mò)蕃:没即陷落,蕃的本意是指蕃服,也即周代所称统治区外地区,后引申为外族,这里可能是指吐蕃(bō),安史之乱后,吐蕃曾一度强盛,与唐争夺河西和西域,战争频繁。

月支:亦称月氏,中亚古族名,公元前2世纪为匈奴所败,西迁至伊梨河、楚河一带,后又败于乌孙,遂西击大夏,占领阿姆河两岸,建立大月氏王国。这里是以月支指代西域。

语译

过去你在西域戍守,城下一战,全军覆没。你在蕃地,我在汉地,音信就此断绝,从此生死不知,长久别离。没有人收拾已荒废的帐幕啊,只有归来的老马还认得残破的旗帜。想要祭祀你吧,又怀疑你仍然活着啊,相隔天涯海角,只能洒下哀伤的清泪。

赏析

对于诗题中的“蕃”字,历来有不同的解释,既可以解释为广义的蕃地,也即异域,也可以解释为吐蕃军队。观诗中“戍月支”一语,则故人失踪处应在西域的唐境,属于在防守性战争中战败而失去消息。有人将“戍”字解为征伐,是不确切的。

吐蕃虽与唐朝时有联姻,但相互间的战争也非常频繁,尤其安史之乱以后,唐朝逐渐难以控制西域,吐蕃即开始大规模向北扩张,常与唐军交锋。此诗写作的具体时间,以及故人陷没的具体时间、地点,相关战役,都难以查考,但既然是在原本唐朝控制区内失踪,则颔联的“蕃”字确实应指广义的蕃地,而不当解为吐蕃军或吐蕃境内。

诗以直述故人失踪为始,“前年”为过去之泛指。随即慨叹故人生死不明,但观诗意,基本上是可以确定为战殁的,故有“死生长别离”语。但所谓“活不见人,死不见尸”,所以诗人内心还存有万一的希望,所以尾联说“欲祭疑君在”,从中体现出诗人对故人深切的思念、同情和担忧。此诗最佳是颈联,因为全师尽没,所以悲叹道“无人收废帐,归马识残旗”,其中所蕴含的悲怆、凄凉,真是催人泪下。

此诗对与吐蕃作战的将士寄予了深切的同情,对于战争的可怕也有所触及,更重要的是,它同时反映了唐朝日薄西山、国势不振的现状,并为此而感到担忧。种种情感,都寄托和附着在对故人的思念和祭吊上——虽云“欲祭疑君在”,其实也正是一篇悼诗。明人陆时雍在《诗境浅说》中评道:“诗为吊绝塞英灵而作,苍凉沉痛,一篇哀诔文也。前四句言城下防胡,故人战殁,虽确耗无闻,而传言已覆全师,恐成长别。五六言列沙场之废帐,寂无行人,恋落日之残旗,但余归马,写出次句覆军惨状。末句言欲招楚醑之魂,而未见肴函之谷,犹存九死一生之想,待终成绝望,茫茫天涯,但有一恸。此诗可谓一死一生,乃见交情也。”


143蜀先主庙-刘禹锡145赋得古原草送别-白居易