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月20日 在河南大学讲演——再谈传统与现代化

字数:1010

上午,独自在旅舍草拟今晚在河南大学作的讲演提纲。下午整治行李,准备明日上午赴乡村调查。来开封一周有余,方铺平进入乡村农户的路。说句自我宽慰的话,我一进入开封,即进入“调查现场”。访朋友,逛名胜,探黄河,所见所谈,所感所思,所获颇多。

晚7时半,能容纳千五百人的河大礼堂座无虚席,这自然是学生处大力宣传与精心组织的结果。我今晚讲演的题目是《传统与现代化》。与上次在开封大学的讲题一样,但内容作了重大的调整。要点如下:

一、对传统文化的研究有两种不同的途径。一是典籍释读,二是实证调查。因为一切传统都是传到现代并统一到人们心理、习惯、风俗与制度中去的活着的因素。将这两种方法结合起来,方能对“活传统”有一个清晰的认识。二、中国古代社会只有两种组织,一是作为生产组织的家,一是作为政治组织的国。其余一切社会中间组织差不多是模仿家组织原则构建的。三、任何一个小农家庭都处于四重关系之中。一是与土地、与自然的物质交换关系。二是利用血缘与情感相维系的非市场的人情交换关系。三是与市场(在古代主要指集市)相交换。四是家与国之间的“交换”,即农民用“赋税”换取国家的“替民作主”。土地承包制的推行,似乎恢复了这四种关系。四、人情交换关系大量侵入现代政治过程,是有法不依、执法不严及党政腐败的一大文化根源。小农只有与集市相交换的经验,参与国内、国际大市场的交换经验尚待创新,新的合作组织或是一条出路。地方官员在赋税外加征各种杂费,又不替民作主,是当前地方政治的一大问题。五、公社集体耕作制解体后,获得人身自由的农民通过市场,通过第二、第三产业而展开争取优势地位的竞争(或说发家致富)。各种独立分歧的利益应与法律相结合,自由应与义务相结合,才能建立起新的社会秩序,但这有一个过程。如今的社会混乱之根本原因恰在于这一结合尚未完成。六、政治上从“替民作主”向“现代民主”转移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过程。当前政治改革的核心任务,是如何从体制上确保官员必须“为民作主”。七、当代大学生要对“流俗”保持一定的精神距离,从各种当前的卑微的营谋中超拔出来,积极关注我们民族的现代化历史进程。要理解我们民族的过去,目前所处的位置及所愿、所能达到的目标。确立民族的自我及其所愿所能的现代化目标,是当代价值重建的关键任务。

会场很快进入了它的凝聚状态,在千百双注视与期待的眼神里,我获得了讲演的激情与灵感。讲演的提纲恰似黄河的南北大堤,而讲演的实际过程恰如在广阔河床上自由滚动奔流的黄河水。把整个会场纷乱的思绪集中到讲演者的语言、激情与逻辑中来,这确实是讲演艺术的生命所在。掌声,一阵又一阵的掌声,我已久违多年了。讲演结束后,我便处在一群意犹未尽的学生的包围之中,回答他们的问题,确实是思的动力,更是思者的责任。


5月19日 亲临黄河5月21日 中原乡村调查第一站——D乡L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