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1月12日 “唯上”与“好吹”

字数:1521

清晨起床,依然是淅淅沥沥的雨,自入信阳以来,差不多都是这个天气。在结束信阳之行前,我还打算做两件事:一是请马主任找几个家住农村的教员,直接陪同我到他们的老家去看看,以便收集村落与农户的个案资料,二是在地委党校学员中再找几个乡党委书记或乡长聊聊天,探讨一下我们共同感兴趣的问题。

早饭时,我向马主任提出上述两项请求。他说:“整个地委党校,实际上已处于放假状态。学员已全部结业,前天已返回各自岗位,全校后勤人员都到长江三峡旅游去了(去年学校组织全体教员外出旅游,后勤人员颇有意见,今年算是对他们的补偿)。这样,教员也不必来上班了。”难怪整个党校空荡荡的。于是决定今日返回开封。无论公路还是铁路都没有直通开封的班车,下午3时,有一班火车路经信阳,开往郑州,所以决定从郑州转车返回开封。上午这段时间,马主任建议找几位教员来聊聊天,再说,他们也很想见见我。

约集前来的两位教员原是河南大学毕业生,分配来此任教已多年,不设主题的闲聊涉及广泛的问题,值得记述的是下述两条。

一、关于河南政界之特点。

他们将河南政界的特点概括为两条:一是唯上,二是好吹。这两大特点密切相关。唯上,即在形式上坚决执行上级各项指示而极少顾及下面的实际情况。要完成上级制定的各项指标与任务,下级往往在时间上增加一个“提前量”;同时,在指标任务上增加一个“增超量”。这样,从省到市(地),从市(地)到县,再从县到乡镇,从乡镇到行政村,层层下达,层层加码,到了乡、村两级,一项本来或可完成的任务,便成了一项难以完成难以执行的高指标了。再说,各乡、村的实际情况各不相同,为了执行统一的规定指标,往往削足适履。由于用行政命令来削足适履,农户们遭受乱折腾之苦;由于高指标难以完成,所以各项高指标、高任务只能写在各乡政府、各村委的墙上,只供参观之用。年末自上而下逐级检查落实情况,下面只能在统计汇报上落实故事,在接待应酬上大做文章。从上到下,一路吃喝下来;从下到上,一路吹上去。故民谣有云:“村哄乡,乡哄县,一直哄到国务院。”又云:“吹嘘出政绩,数字出干部。”这种情况,在官场是一个公开的秘密,汇报者、检查者往往心照不宣。他们说,唯上,好吹,可以说是中国官场的一般特征,但以河南为甚,且成为强大的传统。1958年震惊全国的信阳事件,数十万农民的饿毙,就是唯上好吹恶习的一个结果,如今此风又炽盛起来了。

我说:“陈云有句名言,叫做‘不唯上,不唯书,要唯实’,确实击中官场时弊。问题在于如何做到这三条。上与下相对、名与实相对,正名之权操之于上,循名责实考核于下,这是古代集权政体施政之根本,至今犹然。在这种政体之内,势必唯上、好吹。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一弊端,只能进行政治体制方面的改革,走民主与法制的道路。”

二、关于党校问题。

他们说,地、县党校也有两个特点:一是官多、闲职多。地、县党校,一如县人大、政协部门,成为安置地、县闲散官员的地方。副校长一职,少则三四名,多则五六名,往往不是因事设职,而是因人设职。二是后勤人员多,上课教员少。信阳地委党校共有八九十人,其中正式教员只有15人。他们说,内地盛行官本位,即在党校系统内,职位远比职称重要。职称只是职位的附属物,只要搞好相应的职位,职称也便到手了。故对党校大小职位的竞争,十分激烈。为了一个副科级职务,往往争得头破血流。大学毕业到党校工作的,凡有点才学又有点关系门路的,往往向地、县官场活动。所以党校的第三个特点,就是教员流动率很高。“学而优则仕”对内地知识分子来说,是一个牢不可破的传统。

我说:“从世俗生活的角度看人生,男人之所好者,权力、财富、名声三者而已。据说在日本社会,这三种资源或说价值,分属于政界、商界与学界。因此,各人按自己各自的价值偏好有所选择。在古代中国,财富与名声的分配通常从属于政治权力。故天下读书人皆竞逐于场屋,角逐于官场。这种情况,在工商业不甚发达且传统积习很深的内地,依然如此。在上海,随着对外开放与经济发展,新辟出下海经商与出国两途,‘学而优则仕’的传统也便相对松弛下来。”对我的这一分析,诸位皆以为然。

中午,我设便宴答谢党校诸友。下午2时,与他们辞别。马主任专程送我到车站,对于这位情深义重的马老师,实非语言所能表达我的感激之情。下午3时,离开信阳。是晚,下榻于郑州车站附近的银河宾馆。


11月11日 贷款缴钱11月13日 郑州车站上的一段小插曲